- (0)
6月23日晚,永报佳缘联合尚和合青年人才驿站在永康市图书馆推出了“浓情端午·爱系香包”大型青年男女交友活动。原本60个名额远远无法满足需求,活动现场最终聚集了80多人。端午知识竞答、剪纸和香囊制作……大家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享受着社交带来的乐趣。
传统文化为媒 交友活动登台
“五月五,挂艾虎。”说起端午节的习俗,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插艾草了。但在一些地方,还保留着一项传统端午风俗,那便是挂艾虎。
端午至,五毒出。老虎拥有避邪禳灾、发财致富、喜结良缘等多种“神力”,挂艾虎的民俗由此而来。艾虎有多种形式,或将艾叶扎成老虎状,或将香囊做成老虎形……在当晚的交友活动上,单身青年们便近距离接触了这一传统民俗。
永康市图书馆宣传部主任兼“妙剪工坊”负责人俞彬琳担任起了年轻人的剪纸老师,她拿出一张红纸、一把剪刀,为大家做演示。没有草稿,没有热手,只见她三下五除二,麻利地“一剪到底”,一套动作流畅无阻,一张正看是艾虎、倒看是灶王爷的剪纸作品就新鲜出炉了。
“太厉害了!”
“老师,剪慢点,我们跟不上了!”
俞彬琳回应着大家的热情,又传授了桃花的剪法,手把手教学,带领大家剪出一朵栩栩如生的桃花。“希望大家的姻缘都能像这张剪纸一样桃花朵朵开。”她挥舞手中绚烂的纸花,为现场的青年朋友送上祝福。
“比起单纯的交友活动,这样的活动内容更吸引我。”活动参与者赵飞飞说,她原本就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,看到永报佳缘发出的活动宣传后就欣然报名了,“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举办一些,既有文化内涵又轻松有趣,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知识。”
像赵飞飞这样的参与者还有很多。传统文化为媒,民俗活动为纲,浓情端午活动在营造节日氛围的同时,也为青年男女搭起了一架交友的桥梁。
穿针引线互帮互助生“艾”意
“你能帮我穿一下针吗?”
“我的针脚织得不够整齐,你是怎么织的呀?”
看过老师的演示后,终于轮到大家施展拳脚的环节了。连平时不碰针线活的男生都跟着积极地忙活起来。灵巧的手指在布帛间飞针走线,缝制、穿绳、填充……一只只精巧的香囊逐渐在青年们手下诞生。
做香囊本身并不难,但想做得漂亮还是要功夫的。那些个被难倒的小哥哥、小姐姐,便虚心地向同桌的他(她)求教;身旁的人也不吝赐教,甚至手把手帮忙。男女青年们一改落座时的拘谨,在缝制香囊的过程中极其自然地互动、攀谈起来。
看这各桌聊得热火朝天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群熟人结伴来的呢!
记者随机采访了一桌,了解到他们五人虽然同属一家单位,但在此前互不认识,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。“通过今天的活动,我们才开始聊天、熟悉起来。”在银行上班的高志豪挠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。
另一桌的“速度王”是詹晨阳。作为一名男青年,他竟在针线活方面赶超同桌小姐姐,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。“我只是做得比较快罢了,小姐姐们做得更精细,比我做的漂亮多了!” 詹晨阳说着,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成品——一只鼓鼓的菱形香囊,同伴在一旁插空打趣道:“你别说,他刚刚还想走呢。现在玩得比我们还起劲!”
同桌的巧俏去年刚从杭州回到家乡工作,因常年在外读书,在本地认识的同龄男性不多。随着年岁渐长,父母也时常旁敲侧击,催促她谈恋爱结婚。“我的父母经常让我多出去走走,多认识认识人。”巧俏于是和朋友结伴来参加了这次活动。本以为是走过场,出乎意料的是,现场氛围非常融洽,她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新朋友。
在朋友的推荐下,胡志鹏第一次参加这种交友性质的活动,他直言感观非常好,因为周围都是年轻人,也不像和同事交流那样有压力。“有种回到校园时代的感觉,也让我找到了一位很聊得来的朋友,并且加了微信。”胡志鹏说,自己以后还会参加这样的活动。
比起单纯坐着尬聊,这样有参与性的交友活动更受大家的好评。你来我往之间,你发现了我热情开朗的一面,我被你心灵手巧的样子吸引……全场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,少了父母陪同的拘束,交谈起来更加自然轻松。
“加个微信吧!”大大方方地伸出手机,打开二维码扫一扫,通过好友。无论是朦胧的心动,还是意气相投的惺惺相惜、一见如故,言谈举止之间,一段人与人的关系就这样自然开启。
后记:搭讪要趁早
晚上10时多,活动临近尾声,永康市图书馆二楼仍是一片欢声笑语,玩嗨了的年轻人意犹未尽地结伴走出活动室,一边走一边聊天。短短三小时,陌生的青年男女们在互动中拉近了距离,他们的聊天内容不再只围绕剪纸、做香囊,而更多是关于兴趣爱好、琐碎家常。
活动结束后,不少人找到活动组织者询问感兴趣的他(她)的联系方式。
“搭讪要趁早啊!” 尚和合青年人才驿站负责人吕燕群有些哭笑不得。她借用张爱玲的名言发出了感慨,“遇到心动的对象就要大胆出手,勇敢迈出第一步。参加交友活动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?”
不过,对于这样的情况,举办过多场交友活动的吕燕群却是见怪不怪了。“第一次参加交友活动难免会羞涩。” 吕燕群说,“我们今后还会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。与大家一起成长,一起脱单。”
- END -